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,班主任突然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任务:让每位同学诵读一节课。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让我们7B班的同学们有些手足无措。我们纷纷互相看看,脸上写满了疑惑与紧张。不禁有人小声嘀咕:“为什么是我们?”然而,班主任用温暖的目光鼓励着每一个人,似乎想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我。
当我站上讲台时,心中忐忑不安,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只有“我能行吗”这样的念头。深吸一口气,我开始回忆起那些我们一起学过的课文。心中默念《春望》,那种淡淡的惆怅和对未来的希望让我慢慢平静下来。随着声音逐渐清晰,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在长安城中如何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惋惜,也感受到了他那种对人生的执着与追求。
同学们的眼神中透着鼓励,直到最后的几句,我已经能够感受到自己与文本之间的共鸣。诵读结束朗朗的回声让我体会到了语言的力量,也让我意识到这种表达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灌输,更是情感的交流。
课堂结束时,班主任的微笑满是肯定,班上的同学们也纷纷表示,要将这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常态化。作为执教者,班主任用一个简单的要求,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连接在一起,重新审视了彼此与文学、与生活的关系。
网友们的评价也随之而来,许多人感叹这样的方式催生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,有人甚至开始期待下次的诵读活动。原本只是一次简单的课堂互动,竟成为了我们开学以来难以忘怀的经历。这个课不仅仅在教我们识字,更是在教我们如何去感受和表达生活的每一个细微瞬间。